
宗教信仰可改变,饮食口味不一定也要全变!清真美食也可吃出中华风味。
拿督陈振泉与拿督陈智伟父子热爱中华美食,但市场却很少清真中华美食馆,为了满足食欲,Mohd Chan因而应运而生,如今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清真中式佳肴餐馆。
光看招牌Mohd Chan,就大概可猜想到是华人开的清真中餐馆;是的,这里除了中式点心,还有很多中华美食。
很多人认为,华裔改信回教后,基于宗教因素,再也没有机会品尝琳琅满目的中华美食。其实,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哦!
陈振泉与智伟父子钟情于中华饮食,改信回教后多番寻觅,却总是失望而归,两人于是在2007年毅然创办了Mohd Chan,满足自己的味蕾,也让其他华裔回教徒和友族同胞享受中华美食的风味。
“我在外头总是不知道去那里用餐,与孩子商量后,决定不如自己开设清真餐馆,以解决吃的问题,继续享受未改教前的中华美食。”陈振泉接待金鹰评审时侃侃而谈。
2007年,第一间Mohd Chan在雪兰莪州武吉柏伦东开张,如今在雪隆已有16家店。
陈振泉回忆草创时期:“当年开始第一间店时,人手不足,很多事情必须亲力亲为,且必须身兼多职,但最终我们都熬过了。”
开创中华风味清真美食的过程中,可谓是经历不少风雨,但这对父子档秉持着对中华美食的执着和热爱,靠着毅力逐一克服。
计划3年内开50分店
陈振泉表示,未来3年,计划在全国各地开设50家分店,当中包括在商场开设中华风味清真美食专柜。
陈智伟说,新的34间店会分布在全马,主要是吉隆坡、马六甲、柔佛及怡保地区。
“在商场的清真美食专柜会以点心为主,但也会有一些饭类及面类的中华美食。”

厨师难请被迫缩减4餐厅
开设一间清真中餐厅并不难,但在营运上最大困扰就是人手,尤其是厨师。
Mohd Chan曾经有20间店,但因人手问题,而被逼缩减4间。
陈振泉说,餐馆的评价来自于食品的质量,而负责掌控的灵魂人物就是厨师,如果没有合适或有经验的厨师,就无法烹饪出高质量的美食,无法留客。
厨师是餐馆的命脉,而在清真中餐馆尤其是大考验,因为很多华裔厨师闲来喜欢小斟两杯,但这在清真餐馆却是大忌,甚至是员工也必须滴酒不沾,才符合“清真食品认证”卫生条规。

设中央厨房统一配方
思考良久之后,父子认为要彻底解决厨师人手和掌厨的素质问题,就必须设立一个中央厨房。
“中央厨房以独家配方统一处理酱料,再分配给各分店。”
陈智伟在门市培训数人负责掌厨,因为酱料已配好,且有标准作业的指南,门市厨房还可小一点。
如此一来,即何避免菜肴味道因厨师的心情或其他原因“变幻无常”,也不用担心厨师突然离职而陷入窘境。
陈振泉指出,每家餐馆大概需要12人左右,16间餐馆加上中央厨房和行政等等人员,共聘请了230名员工。

独家酱料极受欢迎
提到客源,陈振泉说初期以马来友族为主,但各族逐渐一起来享受佳肴:“一路来我们的独家配方酱料,极受顾客欢迎。”
为了配合市场需求,Mohd Chan的菜肴多多少少会加重一点点辣的口味。
陈智伟说,十多年前,10人中可能也没有一个华人回教徒,而他们开设第一家清真餐馆时,遭受到华人,甚至是马来人的异样目光:“欣慰的是,多年努力经营下,逐渐的获得大家的认同。”
“我们的亲戚朋友也慢慢了解,其实回教不是马来人的专利,而是一个全球宗教,尽管我们改信回教,但我们还是华人,只是宗教不一样而已,所以还是一样可以品尝中餐。”
他说,甚至还可以与亲戚朋友一些庆祝节目,例如农历新年、中秋节。
“我的朋友也觉得奇怪,为何我可以庆祝农历新年?其实新年是一个文化,不是一个宗教仪式,所以回教徒也可以一起庆祝共享。”
他认为,开设清真中餐馆其实在提供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,让更多人了解华裔回教徒的点滴,甚至是各族互相交流的地方。